张清华谈中医治疗肠粘连
张清华老院长在谈中医对肠粘连的治疗之前,他觉得有必要先说一下中医。中医作为国粹,沦落为西医无法治疗后才不得不去尝试的最后出路,是他作为一名医生所不忍见到的。中医与西医本应是不分伯仲的两种治疗体系,中医依托于我国传承千年的哲学体系形成,而西医则是依托于现代生物学、解剖学等学科所形成,二者各有所长。张老院长说到“我们作为一名医生,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不应过分拘泥于中、西之别,应该用自己所学所长为患者谋福。”
01 中药 谈回到中医对于肠粘连的治疗,张老院长说“天下没有什么神药,每一种药物或治疗方式都有它的局限性,就算是作为20世纪医学界最伟大创举之一的抗生素,在作用于不同病原体时也需要不同的种类。其实这也是为什么针对肠粘连的治疗会从复方莪术胶囊进而衍生出了其它的方剂以针对不同情况,而后又演变成如今的中医治疗体系的原因,更加完善的治疗体系是为了能够好应对不同的肠粘连病情”。 新华医院如今针对肠粘连的治疗已经形成了以复方莪术胶囊为基础,针对患者症状应用不同药物,再综合按摩、针灸等多种中医治疗方式,辅以药膳、养生的综合性治疗方案,每一种治疗方式的融入,张老院长都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与实践。 02 针灸 “我研发的复方莪术胶囊及衍生药物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短板,那就是没有止疼效果,很多肠粘连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因为自身病情,或因为药物加速肠蠕动使粘连处出现牵扯,从而出现剧烈疼痛。”张老院长介绍说“我就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加入止疼药,但是中药很讲究不能药性相冲,为了更好的发挥松解粘连的作用始终没能找到和现在药方适合的止疼药物”。因为人的痛感主要来源于痛觉神经,张老院长便想到可应用中医中同样应用于经络的针灸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初时张老院长是用传统针法来帮助患者止痛,后来新华人引入了古法元阳灸,与老院长的传统针法相融合才形成了现阶段所应用的针灸疗法。 03 按摩 在谈到关于目前所应用的“新华四式”按摩手法时,张老院长介绍“其实最早没有四式,只有‘按’和‘推’两式,是因为90年代的时候到诊的重症患者越来越多,中药见效较慢,这个时候我就想让患者更快的摆脱痛苦,毕竟度过这个痛苦的阶段,患者就能够慢慢吃药调养,逐渐恢复了。当时我也尝试过调整药方,但中药就是作用于我们机体自身,依靠它去调节病症部位,见效慢。这时我想能否借助外力,于是开始研究更古老的中医按摩,中医博大精深,按摩确实能够配合药物加速粘连的松解,这样就从古法按摩手法‘按’和‘推’演化出了新华四式中的‘按’和‘推’”。 张老院长继续介绍说“至于‘颠’是因为一些重症患者腹压太高,不能用之前的手法,我又根据古法按摩中的“指振”进行改良,配合患者比较舒服的膝胸位,形成了现在的‘颠’,其实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动作比较形象,便于记忆。最后的‘托’就是因为前三种手法需要我们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按摩,太专业,患者无法操作,我便对主要的‘按’进行改良,配合膝胸位,形成了一种虽然效果较弱,但是便于患者家属配合操作的按摩方式。” 04 药膳 最后在谈到药膳时,张老院长说“对于肠粘连的治疗我一向倡导‘七分治疗,三分吃’,同样作为一位肠粘连病友,我是比较有发言权的,吃好了能尽量避免梗阻发生,还能恢复身体。中医讲‘药补不如食补’和‘药食同源’,那我便总结前人药方来开发药膳,通过食物来提升体质,又利用其中的药性配合药物进行治疗。古语讲‘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这其实说的也是目前很多患者面临的一个问题——梗阻后的进补,滋补不当容易复发梗阻,不滋补体力又很难恢复,药膳就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不过在现在治疗体系中药膳的应用还要归功于年轻一辈,我的那些方子,像药多过像膳,着实不好吃,是他们改良开发后,让药膳变得美味了。” 张清华老院长同样作为一名肠粘连患者,在访谈最后的时候说到“肠粘连虽然现在中、西医都有方法治疗,但成因复杂,很多病友患病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治疗也不要总去寻求一蹴而就的办法,要对治疗有信心的同时也要有耐心,这样才能真正的战胜它。”